請使用手機微信掃描二維碼
西方世界藝術幾千年的發(fā)展歷程當中,雕塑的發(fā)展演變,是一門永遠無法被人們忘懷的藝術精粹。
雕塑是最能顯示社會文化氣息的大眾藝術品。站在雕塑面前,不說話的塑像可以告訴你很多東西,通過作者的一刀一鑿,你可以想象它生活的時代,“聽”它訴說往事和歷史。好的雕塑可以讓人回味無窮,從中看到自我,釋放靈魂。好的雕塑就是藝術家的精神結晶,人類的智慧象征,可以讓我們的身心沉醉其中。讓我們共同走進7座藝術史上最著名的雕塑,感受其非凡的藝術魅力,了解背后鮮為人知的傳奇故事,來一場跨越時空的對話?!端_莫色雷斯的勝利女神》(又名《沙摩特拉的勝利女神》《薩莫色雷斯尼開像》)是約公元前190年被創(chuàng)作出的大理石雕塑,作者不詳,現(xiàn)收藏于法國巴黎盧浮宮。
薩莫色雷斯的勝利女神被譽為盧浮宮鎮(zhèn)館三寶之一,安放在德農(nóng)館恢弘的達魯階梯之上。雄健的雙翼向側后方舒展,迎著海風展翅欲飛,以勝利的姿態(tài)激情凱旋。然而她并非出土就這樣。而是在很長一段時間都沒有翅膀,灰頭土臉的和其他雕塑堆放在一起,幾乎很難引人注意。它的背后,隱藏著一段長達20年的考古和修復故事。1863年,法國考古學家尚帕佐在希臘薩莫色雷斯島無意中挖掘出這座雕塑。雕塑損毀嚴重,碎成近200塊大理石殘片,被尚帕佐統(tǒng)一打包運回法國。所幸盧浮宮的文物修復能力非常強大,殘片重新拼接后,可以辨認出這是一尊2米多高的勝利女神像。但可惜的是缺失了頭部和手臂,翅膀部分雖有殘片,但損壞嚴重無法重組。
于是盧浮宮決定維持現(xiàn)狀,不再對雕塑做更多修復,靜待新的考古發(fā)現(xiàn)。這一等就是12年,事情突然出現(xiàn)轉機:奧地利考古學家發(fā)現(xiàn),當時和勝利女神一起出土的,還有一批灰色的大理石殘片,無意中拼接起來,發(fā)現(xiàn)居然是一艘戰(zhàn)艦的船頭部分。
就是這個船頭,徹底改變了勝利女神的命運。因為有一枚古希臘硬幣圖案,就是勝利女神迎風立于船頭,宣告勝利的到來。因此考古學家斷定,船頭就是勝利女神的基座!法國人得知此事,立馬派尚帕佐前往薩莫色雷斯島,成功地將船頭底座打包運回了盧浮宮。此刻,盧浮宮也已經(jīng)開始意識到,勝利女神必定會成為無價之寶。他們開始斥巨資修復,首先為女神加上了船頭底座,繼而為她插上翅膀,但始終沒有添加頭部和手臂。
這就是盧浮宮的高明之處:有所為又有所不為。翅膀作為勝利女神的標志必須加,這樣才有迎風飄揚的動感。但頭和手臂,就未免畫蛇添足了。當勝利女神修復完畢后,算上底座和翅膀,雕塑高度超過5米,底層沒有房間可以容納。于是1884年,雕塑被搬到如今的達魯階梯上。
階梯是由一連串高敞的圓拱連接而成,氣勢恢宏。而「勝利女神」就被放置在階梯正中央,成為絕對的視覺焦點。1950年,另一支法國考古隊又在該島發(fā)現(xiàn)了女神的手掌和無名指。同年,奧地利國家考古隊在清理1873年至1875年間在薩莫色雷斯島所得到的許多殘片時,又發(fā)現(xiàn)了女神的拇指和食指。
1967年,又發(fā)現(xiàn)了女神左手的殘片,但是沒有把這些殘片與收藏在法國盧浮宮美術館的雕像主體進行拼合。這座雕塑除了雕刻本身的精美,最厲害的是:它能充分調動我們的想象力,營造出無與倫比的強烈氣場。勝利女神生動逼真的造型,讓我們感受到的不僅僅是一個人的氣場,而是氣氛昂揚破浪前行的完整空間。
這才是這尊薩莫色雷斯的勝利女神難以超越的魅力所在。《米洛斯的維納斯》(又稱《米洛斯的阿芙洛蒂忒》、《斷臂的維納斯》)是古希臘雕刻家阿歷山德羅斯于公元前150年左右創(chuàng)作的大理石雕塑,現(xiàn)收藏于法國盧浮宮博物館。
雕像表現(xiàn)出的愛神維納斯身材端莊秀麗,肌膚豐腴,美麗的橢圓形面龐,希臘式挺直的鼻梁,平坦的前額和豐滿的下巴,平靜的面容,流露出希臘雕塑藝術鼎盛時期沿襲下來的思想化傳統(tǒng)。論藝術魅力和無與倫比的女性之美,大概沒有哪座雕塑,能媲美斷臂的維納斯的崇高地位。但她是如何被推上神壇的?維納斯是古希臘愛與美的女神,在米洛斯的維納斯出土之前,最有名的是意大利美第奇的維納斯。
它曾經(jīng)被拿破侖掠奪回法國,在盧浮宮存放達12年之久。而當拿破侖倒臺后,意大利就無情地收回了雕塑。這件事對法國的刺激很大。幸好沒過幾年,米洛斯的維納斯就出土了。
米洛斯的維納斯在中世紀搗毀偶像運動中被埋入地下。過了一千多年后,1820年2月,在愛琴海的米洛斯島上,一個農(nóng)夫在一座古墓旁整地時挖掘到一尊女性雕像。她分成上、下兩截,農(nóng)夫立刻將它們埋于原地,并報告了在島上的法國領事。
領事即通知當時設在君士坦丁堡的法國大使。同時在愛琴海搞測量的一位希臘藝術的愛好者、法國海軍士官鳩爾·丟孟·都爾維爾對此非常關注。當他看過這些雕像的部分碎片以后,認為它們是一個整體,并第一個斷定這就是維納斯的雕像。于是立刻告訴農(nóng)夫,法國決定把她買下,要他不必再到處聲張了,隨即趕到君士坦丁堡,向大使陳述詳情,促使大使下了決心并派專人前去交易。不料島上的長老開會決議命農(nóng)夫將雕像賣給在土耳其任職的一位希臘大官,當法國人趕到島上時已經(jīng)是雕像裝船的關頭了。見此情景,他們幾乎要動武,命令法國船艦隨時準備行動。一場暴風雨推遲了土耳其船只的起航,雙方展開了激烈的爭奪。在混戰(zhàn)中,維納斯雕像的雙臂被摔斷了。最后幾經(jīng)周折,雕像終于轉到了法國船上。后來又給島上贈送金錢,從而取得了島上放棄雕像的誓約書。雕像順利運抵巴黎,1821年3月2日,國王路易十八才正式接受獻禮。
從這一天開始,它便成為法國國家財產(chǎn),并被陳列于盧浮宮特辟的專門展室中,與《蒙娜麗莎》、《勝利女神像》并稱為盧浮宮三大鎮(zhèn)館之寶。然而這尊維納斯先天不足,手臂缺失,專家曾提出多種復原方案,但盧浮宮堅決拒絕,執(zhí)意保留破損的狀態(tài),并冠以“殘缺美”的概念。這與當時蒙娜麗莎被盜后,依然在原位保留空墻和畫框異曲同工。
維納斯的斷臂成為千古之謎,令觀者過目難忘。盧浮宮通過推崇“缺憾美”的觀念,將這尊雕塑的劣勢轉變成優(yōu)勢。
誠然,光有殘缺沒有美,不過只是嘩眾取寵。事實上,無論斷臂與否,這尊維納斯都堪稱古典雕塑的杰作。斷臂維納斯誕生在亞歷山大大帝征服希臘,橫掃亞歐非后的300年,即希臘化時期。與古希臘時期相比,此時的藝術受到東方文化的沖擊,更具動感。斷臂的維納斯的精彩之處,除了優(yōu)雅的S形身軀,更在于那搖搖欲墜的裙擺。左腿稍微前挪,仿佛正試圖撐住滑落的裙子,時間凝固在這一刻,斷臂維納斯那份欲遮還露,欲語還休的魅力不言自明,留給人無盡遐想。這尊斷臂維納斯融合了不同時代的審美特質,既有古典雕塑的藝術美,又有現(xiàn)代觀念的殘缺美。成為傳奇,既是巧合,也有必然。